作者 | 深水财经社 纳兰创界
8月11日,港交所披露,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民生人寿”)以每股2.77港元耗资277万港元增持浙商银行100万股H股,持持股比例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5%,触发举牌线。
民生人寿是“万向系”掌门人鲁伟鼎控制下的险企,近两年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,各路国有资本和投资机构也纷纷加仓银行股,这股潮流推动了银行股走出了一波跨度达三年的大牛市行情,但是银行股持续走牛,也暴露出当前险资等机构资产配置上的困境。
一、万向系险资加仓浙商
“万向系”是浙江知名财团,曾经在国内叱诧风云,只是近10年来有所落寞。民生人寿也是中国首家民营资本主导的全国性寿险公司,成立于2003年,注册资本60亿元,总部位于上海。截至2024年末,民生人寿总资产达1404.79亿元,连续14年盈利。
其股权结构中,万向控股及其关联方上海冠鼎泽合计持股43.84%,为第一大股东。而万向控股的实控人鲁伟鼎,正是浙商银行创始股东万向集团的“二代掌门人”。
这种血脉联系创界,让民生人寿与浙商银行的资本联动也是顺理成章。2004年浙商银行成立时,万向控股即出资10.3亿元持股10.3%;2012年,万向控股将4.91亿股浙商银行A股转让给民生人寿;随后,民生人寿又在2015年参与增资,以近9亿元将持股数量提升至约8.03亿股;2023年二季度,民生人寿略有减持,持股数量降至7.69亿股,并一直保持到此次举牌前。
2025年此次举牌后,如果民生人寿没有卖出A股的花,其持有浙商银行的A+H股份数达到10.6亿股,持股比例将达到3.88%,成为第七大股东。
若按2025年8月20日浙商银行H股收盘价2.82港元计算,民生人寿持股市值约30亿港元,若按A股3.31元收盘价测算其持股市值约35亿人民币。
二、资产荒下的“收益饥渴”
民生人寿并非孤勇者。据东方财富网统计,2025年以来险资已29次举牌上市公司,平安人寿今年已举牌9次,其中8次举牌都是银行股H股。分别举牌了3次邮储银行H股、3次招商银行H股及2次农业银行H股。
即便是在浙商银行的十大股东里,还埋伏着信泰人寿、太平人寿等险资,没进十大股东的险资应该也不在少数,如百年人寿等。
其中信泰人寿是在2024年一季度买进了浙商银行A股前十大股东,3月末持有该行A股数量超过9.96亿A股,同时,信泰人寿还在港股市场增持该行H股股份达1.36%,A+H合计持有4.99%浙商银行股份,后面会不会买到举牌还不好说。
这一股险资举牌热从2023年就开始创界,而背后主要原因就是连续降息下的资产荒,险资缺乏高收益且稳定的类固收资产。
2025年一季度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%,传统固收资产收益逼近险资负债成本红线。而银行股平均股息率超5%,浙商银行A股股息率达4.67%、H股更是超过6%,成为险资眼中的“准固收资产”。天风证券测算,2025年险资因新增保费可投入A股市场的资金达1404亿元。
新会计准则下,权益资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利润表。而将高股息银行股计入“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”(FVOCI),可锁定票息收益并避免市价波动冲击净值。以民生人寿为例,其持有的浙商银行H股账面余额13.24亿元,仅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0.93%,却能提供稳定现金流。
另外,从今年开始,银行H股是险资增持主力,由于AH股溢价率长期维持在20%-30%,浙商银行H股价格显著低于A股。以8月20日收盘价计算,其H股较A股折价28%。此外,港股通机制下,险资举牌后无需立即披露详细持仓计划,为后续操作保留策略空间。
除高股息外,银行股的抗周期属性也契合险资需求。浙商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.07%,不良贷款率在1.38%,拨备覆盖率为171.21%,虽然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在城商行中不算优质,但是在股份制银行里还算不错。
更关键的是,其前十大股东中已有民生人寿、太平人寿、信泰人寿、百年人寿四家险资,这种“抱团取暖”的格局进一步降低了投资风险。
三、民生人寿的“盈利阵痛”
从民生人寿角度,虽然保持盈利,但是其本身发展速度大幅放缓,盈利能力也在下滑,所以银行股的高收益成为其生息资产的“防御性武器”。
8月5日,民生人寿宣布三项重要人事变动:总经理吴志军卸任合规负责人一职,但仍保留总经理职位;陶东胜接任临时合规负责人(临时首席合规官),同时不再担任审计责任人;而原总精算师、首席风险官及临时财务负责人关娇阳,则不再兼任临时财务负责人。
民生人寿目前由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鲁伟鼎,总经理吴志军,总精算师、首席风险官关娇阳,以及临时合规负责人陶东胜四人组成核心领导层。
鲁伟鼎,作为万向集团创始人、有“浙商教父”之称的鲁冠球之子,自2010年起便掌舵民生人寿。
2025年上半年,民生保险净利润同比下滑30.57%,保险业务收入下降4.69%,投资端综合收益率大幅缩水4.58个百分点。
截至二季度末,民生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34%、168%,最近两次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BBB类。
这一业绩下滑主要受到投资端承压的影响创界,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较上年末大幅下降。举牌银行股是民生夫人收应对低利率时代的生存智慧与突围方式。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